2025年初春的一个清晨,黑龙江省鹤岗市兴山区人民法院诉讼服务大厅刚开门不久,一对特殊的申请人引起了值班法警的注意。一位少年攥着发皱的判决书站在法院门口,单薄的校服袖口已经磨得发白。身后跟着一位中年男子,他掏出手帕,轻轻擦拭少年冻红的鼻尖……
这个少年叫李文(化名),今年14岁,中年男子系其堂伯也是李文现在的监护人。李文尚在襁褓中时,母亲就离家出走,再无音讯,爷爷奶奶早已过世,是父亲与堂伯共同将其抚养长大。2024年,李文的父亲在煤矿井下作业时不幸发生工伤,在出院后不到一个月,又因突发心梗离世。好在当初发生工伤,矿方承诺了12万元工伤赔偿款,这些钱成为了孩子今后生活学习唯一希望,但当李文去索要赔偿款时矿主却以各种理由推脱。如果补偿金不能及时到位,孩子甚至面临辍学的风险,伯侄二人无奈只能到法院申请执行这笔12万元的工伤赔偿款。
“必须跑在时间前面!”鹤岗兴山区法院执行局副局长焦兴国接过案卷了解完案情后,立即起身,带队直奔煤矿。这不仅仅是一串数字的追索,更是一个少年未来的希望。
矿长办公室里,法官对矿主展开了全方位的调解工作,矿主表示对李文的遭遇很同情,但称煤矿一直没有开工,无法给付这笔工伤赔偿款。
在经过几次现场调解均未果后,执行法官开启了“强制执行”模式,冻结账户、查封资产,但发现没有资金可供执行。执行法官并没有放弃,不断寻找突破口,终于发现该煤矿存在一个二级账户,其表面是用于给工人开工资,实际是该煤矿通过该账户进行借贷往来,因此,法院无法在线上直接查询到该账户。
当查到该煤矿存在这一隐蔽账户线索,且很快将有一笔资金汇入时,执行法官迅速制定线下扣划方案,在资金汇入后迅速带领执行局干警赶到营业厅,在银行下班前的一个小时终于将该煤矿二级账户中的钱款一次性扣划到位。
第二天的午后,执行款全部到账,焦兴国当即联系李文过来领取赔偿金。
“这孩子命太苦了,还好有法院在,有了这笔工伤赔偿款,孩子以后的生活、读书总算有着落了,孩子他爸也能安心地走了!”李文堂伯哽咽地说。
朴实而又简单的话语,道出了老百姓对法院的信任与感激。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执行战役,以法官的“速度”画上圆满句号。
法律的尊严得以捍卫,司法的温情得以彰显,该案最终解决,也再次诠释了法院执行干警所肩负的使命与担当就是守护好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正如焦兴国常说的:“每一次执行都是沉甸甸的责任,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公平正义的温度,不断传递到需要的人手里,让许许多多如‘李文’这样的特殊群体与群众感受到法律的温暖与希望。”
执行法官提醒:
“人无信则不立,业无信则不兴”,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底线,履行生效裁判是每个被执行人应尽的法律义务。无论你是普通公民,还是企业法人或相关组织,都应当自觉履行其应承担的法律义务,若拒绝履行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