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南省东方市天安乡,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身穿蓝色马甲,活跃在矛盾纠纷调解一线。邻里矛盾、家庭关系、土地纠纷……困扰群众的矛盾纠纷,在他们手中纷纷被化解。辖区群众对他们赞不绝口。
天安乡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依托司法、去哪里投注nba比赛、信访、公安等各方力量,建立“蓝马甲”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以下简称“蓝马甲”),将村委会、网格员等纳入多元解纷“朋友圈”,汇聚起化解矛盾纠纷的强大合力,以独特的基层治理智慧,为这片热土注入和谐温度。
在“蓝马甲”工作人员的见证下,纠纷当事人张某和马某握手言和。记者覃创源 摄
多元解纷
为矛盾纠纷匹配“最佳调解员”
“大家乡里乡亲的,抬头不见低头见,握个手,这事就算翻篇了,以后还是好邻居。”近日,天安乡“蓝马甲”成功调解一起因土地权属引发的矛盾纠纷。槟榔地里,村民张某和马某握手言和,相视一笑,嫌隙尽消。
此前,天安乡长田村村民张某拨打海南12345热线投诉,称同村的马某未经他许可,擅自铲掉了他家的8株槟榔苗,要求马某赔偿经济损失。
“我们接到反馈后,首先通过电话沟通了解基本情况,随后召集双方当事人与长田村‘两委’干部、‘法律明白人’等‘蓝马甲’工作人员到长田村委会开展调解。”东方市司法局天安司法所负责人林豪青说。
什么是“蓝马甲”?在天安乡,它不是某个人或某个部门,而是“5+2+N”的协同矛盾纠纷调处矩阵。
天安乡党委副书记张娜介绍,天安乡以司法、去哪里投注nba比赛、信访、公安、综合行政执法为主体,东河法庭、检察室为辅,农服中心、资规所、各村法律顾问、“村警”、网格员等N种力量参与,建立起乡、村两级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机制。
在调解现场,马某辩称,张某越界种植槟榔在先,自己多次沟通无果才铲掉槟榔苗。张某则称该土地权属仍有争议,且马某应提前通知自己移走槟榔苗,而不是直接铲除造成损失。
眼见双方当事人情绪越来越激动,“蓝马甲”工作人员连忙将两人分开并安抚他们的情绪,随后耐心倾听双方的陈述,通过“背靠背”的方式,引导双方互谅互让、和睦相处。
林豪青沟通后发现,双方当事人的争议焦点在于土地的权属和赔偿金额。为了从源头上化解双方的矛盾,来自资规所、司法所、社会治理办等部门的“蓝马甲”工作人员分别给出专业意见,明确了双方的土地边界,并结合槟榔苗市场价格等给出了调解方案,最终促使双方达成一致意见:以“蓝马甲”工作人员划定的木桩为界,双方不得在界线附近种植作物;马某同意赔偿张某被铲除的8株槟榔苗,共计300元。
张某对调解结果表示满意,当场和马某握手言和,并签署了调解协议书。
这起纠纷,是“蓝马甲”精准化解矛盾纠纷的一个缩影。天安乡因历史遗留引发的矛盾较为突出,土地矛盾纠纷较多。
“土地纠纷往往时间跨度长、问题错综复杂、权属模糊难辨,仅靠一两个部门调解,难度较大。‘蓝马甲’把各方专业力量拧成了一股绳,调解纠纷事半功倍。”张娜介绍,天安乡综合考量纠纷的类型、复杂程度、当事人居住地、调解员擅长领域等因素,匹配“最佳调解员”,实现“一事一议”精准化解。
自去年5月“蓝马甲”成立以来,已化解矛盾纠纷30余起,为群众挽回损失50余万元。
“蓝马甲”还建立了工作台账,对矛盾纠纷逐一登记备案,并实行清单化、项目化管理,确保矛盾纠纷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管理和跟踪。
主抓源头
主动排查法治宣传减少矛盾增量
“化解矛盾纠纷既要治急症,更要防未病。”张娜介绍,天安乡通过主动排查和法治宣传主抓源头,减少矛盾增量。“蓝马甲”充分利用各村“两委”干部、网格员人熟地熟的优势,加大排查力度,将矛盾纠纷发现在早、化解在小。
去年11月,抱由村“两委”干部在日常工作中排查到一起赡养老人纠纷。因为土地租金的使用和照顾母亲的问题,原本和睦的一家人闹了矛盾。村里多次调解无果后上报至“蓝马甲”。
经“蓝马甲”工作人员现场了解,抱由村一名年过八旬的老人育有7个女儿1个儿子。因老人患有腿疾无法正常行走,家中土地由其儿子吉某生产使用,老人多年来一直由吉某赡养。去年10月,吉某与妻子先后患病住院,吉某以15万元的价格将家中10亩土地转租给他人用于种植槟榔,并将获得的租金用于治病。
在吉某住院治疗期间,其姐姐到家中探望老人,发现老人下午1点多还没吃午饭。老人倒苦水称自己没人照顾,孙子送饭不及时导致她经常挨饿。
“都说闺女是娘的连心肉,哪个女儿看到母亲挨饿不心疼?”参与调解的“蓝马甲”成员、天安乡社会治理办工作人员黄雄告诉记者,7个姐姐纷纷指责吉某疏于对母亲的照顾,不仅未尽到赡养义务,还“独吞”了15万元土地租金,要求将剩余的8万元用于母亲治病。吉某辩称自己长期照顾母亲,只是自己和妻子都住院了难免有所疏忽,认为母亲年事已高,将剩余土地租金都交给她也不稳妥。
“这起矛盾纠纷表面是经济利益纠纷,深层次根源在于家庭伦理关系失范。”黄雄了解案件实际情况后认为,温情牌或许会成为破局的关键。
于是,“蓝马甲”工作人员一边暖心安抚老人情绪,了解老人患病情况和养老事宜的意向;一边对其子女释法说理,告知无论男女都有赡养老人的义务和责任,应尽力尊重老人的意见,此外也应考虑到吉某住院治病的实际困难,彼此应从亲情角度换位思考,化干戈为玉帛。
最终,在充分考虑老人的意见后,8名子女最终就老人的赡养和治疗等问题达成一致:老人继续由吉某照顾日常起居生活,吉某支付1万元、7个姐妹共同支付1万元用于老人住院。如治疗费用有剩余,1000元以下(含)部分由老人自行处理,1000元以上由姐弟8人平分。这份协议既有刚性约束,又保留人性化弹性,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在天安乡网格员马亚妹的手机里,网格微信群消息不断跳动。她每天在手机上回答村民的各类咨询、解决各种问题,让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以前村民遇事就闹,现在大家都知道先问‘蓝马甲’。”马亚妹笑着说。
此外,“蓝马甲”还根据各村突出的基层治理问题与工作实际需要,常态化联合乡里各部门开展精准普法。工作人员将法律法规融入案例讲解,在各村、学校等地开展民法典、土地管理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道路交通安全、禁毒等各类普法宣传活动,不断提高群众的法治意识。
“下一步,‘蓝马甲’将根据排查出的各村矛盾纠纷类型特点,有针对性地联合各部门进村开展普法宣传,引导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张娜说。(覃创源 董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