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某村村头发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一幕……
村民老宋用钩机将自己亲手栽种、每年都硕果累累的几十棵桃树连根拔起,用三轮车拉走,还将自己家从村民老付塑料大棚顶部通过的电线全部剪除。
老付也将自己安装在塑料大棚旁木桩上对着老宋家每天“欢快鸣叫”的“驱鸟器”等清理掉。其间,老宋和老付还亲密交流,相谈甚欢。
对此,当地百姓啧啧称奇,实在搞不明白,这对“斗法”多年的老冤家是怎么冰释前嫌握手言和的?
因琐事结怨 致“斗法”升级
老宋与老付均系某村村民,老宋家宅基地与老付家承包地紧临。两家本来并无怨恨,老付出于好心,还曾为了老宋生产生活方便允许老宋就近从自家大棚顶部连接了电线。后来,老宋在老付家大棚南侧紧临两家边界的地里种植桃树,有的桃树长得很高,树枝对大棚的通风采光产生一定影响。
8年前,双方沟通未果,心生怨恨的老付就在自家塑料大棚旁边的树桩上架起高分贝“驱鸟器”,对着老宋家展开24小时“电磁战”。
老宋不甘心被老付“火力压制”,就用家里自来水管道对老付的塑料大棚所在地实施“水攻”,给老付出行造成困扰。老宋从老付家塑料大棚顶部连接过来的电线,因风吹日晒日渐松弛,距离大棚顶越来越近,随时可能威胁老付家的生命财产安全。
双方矛盾不断升级,积怨越来越深。村干部虽多次介入,无奈双方互不相让。
治标贵在治本 宿怨一朝化解
后来,实在不能忍受“高压线”悬在“头顶”的老付,一纸诉状将老宋告上法庭,要求法院做主为其排除妨害。
2024年12月23日,一审法院经审理依法作出判决,老宋将紧挨老付塑料大棚的果树刨掉。问题表面看得到了部分化解,但因老宋关切的“驱鸟器”未能清除,老付关心的“头顶”电线问题也未能解决,两家的矛盾更深了。于是,老宋向秦皇岛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接到上诉状,二审主办法官谢益对案件进行深入分析后认为,如果图省事儿机械办案,看似依法判决,根子上的问题实际上难以得到解决,甚至有可能使双方积怨更深。怎么办?最好能通过思想疏导的方式调解结案,从根儿上化解矛盾。
3月18日,谢益对该案件进行了依法审理。考虑到双方比邻而居,因种地形成的矛盾,既影响农业种植,又影响双方关系和谐,本着睦邻友好原则,谢益着手进行调解,但双方当事人互不相让。谢益敏锐地意识到,表面看双方存在一定的利益纠纷,根子上主要是双方内心深处的面子问题,哪一方也不愿因主动“退让”挨老伴儿埋怨,被村民“小瞧”。
于是,谢益结合自己在农村生活过的经验,把双方当事人当成亲人和朋友,拉近双方心灵的距离,与老宋和老付拉家常,先通过“背对背”的方式进行针对性思想疏导,分别打消他们“让步就是丢人没面子”的心理误区,引导他们认识到让步是相互的,和睦相处是格局,不存在丢面子的问题。然后,谢益又从邻里关系、法律规定、乡土人情、公序良俗等方面做工作,经过细致沟通和调解,最终促使双方当庭握手言和,达成调解协议:老宋同意清除付某大棚上的电线,老付找专业电工予以积极配合;老宋清理大棚旁边的桃树,老付清理“驱鸟器”。
双方均表示,以后将以邻为善、相互包容、和睦相处。
至此,双方因排除妨害一案产生的所有纠纷得到全部解决。案件当庭化解后,心悦诚服的双方当事人高兴地与法官合影留念。
冰释前嫌 礼尚往来
4月1日,老付给法官打来电话高兴地说,老宋不仅把大棚顶上的电线清理干净了,还将果树“斩草除根”。老宋发来图片,欣喜地告诉法官,老付已将“驱鸟器”全部清理,以后他们全家老小可以安安稳稳地睡觉了。
一场因琐事导致的8年宿怨得到圆满化解,人民法官成就了一出双方都满意的现代版“六尺巷”故事,提升了司法的公信力。
办案法官从农村熟人社会纠纷实际以及发生纠纷后当事人的“面子”心理出发,以历史上“六尺巷”的纠纷解决方式为参照,坚持“情理法”相结合,圆满化解一起农村邻里纠纷,不仅确保了案件审理的公平公正,而且使双方当事人在案件中“充分感受到公平正义”,实现了双方满意、案结事了人和的效果。